•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以共變數分析(ANCOVA)確認交互項對結果的影響

Dalam dokumen 代間服務學習之質量性成效探討 (Halaman 130-1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以共變數分析(ANCOVA)確認交互項對結果的影響

114

表4-3-4 二組長者組間差異比較 (T2 - T1) (N=118) Variable Comparison

group (n=63)

Experimental group (n=55)

Between group

Comparison group(n=63)

Experimental group(n=55)

Between group

T1 T1 T1 (T2- T1) (T2- T1) (T2-T1)

M SD M SD t p M SD M SD t p

SF-12 62.26 20.85 67.65 19.42 -1.45 .15 -4.51 19.97 1.44 23.52 -1.49 .14 生理層面(PCS) 58.93 22.69 62.84 20.07 -.99 .33 -4.76 22.58 2.84 23.47 -1.79 .08 心理層面(MCS) 65.60 21.49 72.45 20.66 -1.76 .08 -4.27 20.68 .05 26.34 -1.0 .32 幸福感受 14.87 4.97 15.87 5.46 -1.04 .300 -.57 2.70 1.89 4.97 3.28 .002 情緒安適 5.32 1.20 5.49 .94 -.86 .390 -.17 1.09 .49 .79 3.76 .000 老化態度 187.48 23.24 189.69 19.29 -.56 .58 -2.95 19.37 8.67 22.53 2.98 .004

確認假設四與研究假設五:代間服務學習方案後,實驗組老年人其身心健康功 能、幸福、情緒安適與老化態度上皆優於對照組且達到組間差異水準。

115

變數之間迴歸係數不相同,非等距,亦非直線相關,爾後改以「詹森-內曼法」

(Johnson-Neyman)進一步分析。

表4-4-1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學生) (N=133) type III SS df MS F(1,130) p

組別*服務感受a 12.016 1 12.016 .912 .342 組別*服務考量a 15.443 1 15.443 1.695 .195 組別*社會關懷態度a 98.990 1 98.990 1.966 .163 組別*服務自我效能a 1669.108 1 1669.108 12.146 .001 組別*執行能力a 1810.876 1 1810.876 18.712 .000 組別*互動效能a 594.995 1 594.995 11.516 .001 組別*老人態度a 627.521 1 627.521 1.290 .258

備註:IV *COV =組別*T1(a前測)

在方案介入後,護理學生對服務感受之組間成效檢定F(1,130)值為4.21,p =.042,

達顯著差異,顯示排除共變項的影響力後,實驗與對照組在服務感受上的確存在顯著 差異。二組在調整後mean差異值=1.30,SE=.64,t=2.05,經LSD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事後比較,達顯著差異(p=.042)。確認實驗組在服務感受上相較於對照組有 顯著正向的提升。(表4-4-2)

護理學生對服務考量與社會關懷態度之組間成效檢定F(1,130)值為2.05與.08,p

>.05,未達顯著差異,即排除共變項影響後,實驗與對照組在服務考量與社會關懷態 度上達顯著差異。(表4-4-2)二組在調整後mean差異值後,儘管實驗組在服務過程的 考量少於對照組(β=-.75),在社會關懷態度上則高於對照組(β=.36,t =1.43;.29, p

>.05),未達顯著差異。顯示代間服務學習方案的介入於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投入服務考

量與社會關懷態度上並未達到顯著差異。

此外,護理學生在老人態度之組間成效檢定F(1,130)值為23.96,p≦.001,達顯著

116

差異,即排除共變項影響後,實驗與對照組在老人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二組在調整 後mean差異值=18.89,SE=3.86,t =4.90 (p≦.0001),達顯著差異。顯示代間服務學 習方案介入後有助於護理學生在老人態度上有正向提升,二組事後比較LSD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亦達顯著差異(p≦.0001),確認實驗組學生在對老人的態度上相 較於對照組為顯著正向。(表4-4-2)

表4-4-2 組間共變數差異分析(學生) (N=133) DV 對照組(n=71) 實驗組(n=62) ANCOVA η2 β

變異量

SE t (p)

M(SD) 調整後 M (SD) 調整後 F(1,130) P

服務感受 39.62 (4.15)

39.40 40.45 (4.13)

40.70 4.21 .042 .031 1.30 .64 2.05*

服務考量 24.08 (3.45)

24.10 23.37 (2.80)

23.35 2.05 .15 .02 -.75 .53 1.43(ns)

社會關懷 85.90 (7.81)

85.64 85.69 (6.89)

86.00 .08 .77 .001 .36 1.25 .29(ns)

老人態度 176.06 (27.86)

174.76 192.16 (23.26)

193.65 23.96 .000 .16 18.89 3.86 4.90***

備註:p*≦.05;p**≦.01;p***≦.001

二、長者部分

為進一步確認,不同組別的長者在前測是否即存在差異,以排除交互作用項對介

入結果的影響,故以變項前測(T1)為共變數(covariate),進行共變數分析以排除交互作 用項對研究結果的干擾,確認方案介入對長者的實質成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得到實驗與對照組長者在生理健康功能、情緒安適、老

化態度三變項未達顯著差異(p>.05),顯現二組資料符合同質性,可以進一步進行

ANCOVA分析(表4-4-3 )。而心理健康功能(MCS)、與幸福感受皆呈現顯著差異,反

應二組間在方案介入前即存在交互作用,依變項與共變數之間迴歸係數非線性相關,

117

後續改採「詹森-內曼法」(Johnson-Neyman)進一步分析。

表4-4-3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長者) (N=118)

type III SS df MS F(1,115) p

組別*生理健康功能a 999.12 1 999.12 2.30 .132 組別*心理健康功能a 2242.29 1 2242.29 5.93 .02 組別*幸福感受a 113.17 1 113.17 9.82 .002 組別*情緒安適a .52 1 .52 .88 .35 組別*老化態度a 564.31 1 564.31 1.42 .24

備註:IV *COV =組別*T1(a前測)

在方案介入排除共變項(前測)對後測結果(DV)之影響後,社區長者對生理健康功

能(PCS),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效果檢定F值=5.81,P=.018 <.05,達顯著差異水準,

對照組mean54.17(調整後55.17),實驗組65.68(調整後64.53),二組平均變異量為

9.36,經LSD事後比較實驗組在生理健康層面得分上明顯優於對照組,且達統計上的 顯著差異水準(p≦.009)。顯示長者在生理健康功能得分會因為參與的組別而達到顯著 的差異。(表4-4-4)

社區長者對情緒安適之組間成效檢定F(1,115)值為28.18,p<.0001,達顯著差異,

即排除共變項影響後,實驗與對照組在情緒安適上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mean5.14(調 整後5.18),實驗組5.98(調整後5.94)二組在調整後mean差異值=.76,SE=.14,t =5.31 經LSD事後比較,達顯著差異水準(p≦.001),確認方案介入後實驗組在情緒安適感 受比對照組顯著正向。(表4-4-4)

此外,社區老年人對老化態度之組間成效檢定F(1,115)值為11.14,p=.001,達顯著 差異,即排除共變項影響後,實驗與對照組在老化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 mean184.52(調整後185.24),實驗組198.36(調整後197.54)二組在調整後mean差異值

=12.30,標準誤=3.69,t =3.34,經LSD事後比較達顯著差異(p=.001),確認實驗組在 老化態度比對照組顯著正向。(表4-4-4)

118

表4-4-4 組間共變數差異分析(長者)

DV 對照組(n=63) 實驗組(n=55) ANCOVA η2 β 變異量

SE t (p)

M (SD) 調整後 M (SD) 調整後 F(1,115) p

生理健康 54.17 (26.04)

55.17 65.68

(21.41)

64.53 5.81 .018 .048 9.36 3.88 2.41*

情緒安適 5.14 (.98)

5.18 5.98

(.85)

5.94 28.18 .000 .20 .76 .14 5.31***

老化態度 184.52 (25.91)

185.24 198.36 (23.57)

197.54 11.14 .001 .088 12.30 3.69 3.34**

備註: p*≦.05;p**≦.01;p***≦.001

三、交互作用項處置

共變數分析的基定假定,包括:常態性、獨立性、變異數同質性,及(1)依變項與

共變數之間是直線相關,共變項必須是等距尺度或比率尺度。(2)所測量的共變項不應 有誤差,選擇有可靠性量表的信度,其α係數最好在.80以上。(3)「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homogeneity of with-in regression),各實驗處理組中依據共變項(X)預測依變項 (Y)的迴歸線之斜率係數要相等,亦即各條迴歸線要互相平行。三個重要的假定。其 優點一為減少實驗誤差變異來源,增加統計考驗力;二為降低非研究操弄之實驗處理 差異的偏差 (吳、涂,2009;呂,2005) 。

以(表4-4-1)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中顯示,學生部份於社區服務自我效能、社區老

人服務執行能力、互動效能三變項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結果p值皆<.05,表示迴歸線 斜率不相等,可能會呈現一個交叉點的情形,資料違反「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若直接採用共變數分析法可能會導致Type II error的錯誤推論,宜改用詹森-內曼 (Johnson-Neyman)來進一步分析( Kowalski, C.J., Schneiderman, E.D., Willis, S.M., 1994)。

119

圖4-4-1 護理學生服務自我效能組間差異(N=133)

95% CI =79.59 -127.69

(圖4-4-1)呈現護理學生在組別與服務效能前測(T1)交互作用下的組內迴歸線相交

點(X0)與差異顯著點,當X0=103.64,95%信賴區間(79.59 - 127.69)範圍內,二組學生 並無顯著差異,亦即T1服務自我效能得分介於79.59 - 127.69的學生,無論參與實驗 或對照組,其T2服務自我效能皆無顯著差異,換言之,當T1服務自我效能得分低於

79.59,加入實驗組的學生在T2的社區服務自我效能會有顯著的提升。

120

圖4-4-2 護理學生服務執行能力組間差異(N=133)

95%CI = 79.85 - 116.11

(圖4-4-2)顯示護理學生在組別與社區老人服務執行能力前測(T1)交互作用下的組

內迴歸線相交點(X0)與差異顯著點,當X0=97.98,95%信賴區間(79.85 - 116.11)範圍 內,二組學生並無顯著差異,亦即T1執行能力得分介於79.85 - 116.11的學生,無論 參與實驗或對照組,其T2社區老人服務執行能力上皆無顯著差異。換言之,當T1 執行能力得分低於79.85,加入實驗組的學生在T2的社區老人服務執行能力上會有顯 著的提升。

121

圖4-4-3 護理學生互動效能組間差異(N=133)

95%CI = 48.86 -76.06

(圖4-4-3)呈現護理學生在組別與互動效能前測(T1)交互作用下的組內迴歸線相交

點(X0)與差異顯著點,當X0=62.46,95%信賴區間(48.86 - 76.06),二組學生並無顯著 差異,亦即T1服務自我效能得分介於48.86 - 76.06的學生,無論參與實驗或對照組,

其T2服務自我效能皆無顯著差異,換言之,當T1互動效能得分低於48.86,加入實 驗組的學生在T2與老人互動效能會有顯著的提升。

另於(表4-4-3)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中顯示,老年人於心理健康功能及幸福感受二

變項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結果P值皆<.05,表示迴歸線斜率不相等,組別與前測變項 有顯著的交互作用,違反「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亦以詹森-內曼(Johnson-Neyman) 來進一步分析。

122

圖4-4-4 社區老人心理健康功能組間差異(N=118)

95% CI =73.77 -104.85

(圖4-4-4)呈現社區老年人在組別與心理健康功能前測(T1)交互作用下的組內迴

歸線相交點(X0)與差異顯著點,當X0=89.31,95%信賴區間(73.77 - 104.85)範圍內,

二組長者並無顯著差異,亦即T1服務自我效能得分介於73.77 - 104.5的長者,無論 參與實驗或對照組,其T2之心理健康功能皆無顯著差異,換言之,當T1心理健康功 能得分低於73.77,加入實驗組的長者在T2的心理健康功能上有顯著的差異。

123

圖4-4-5 社區老人幸福感受組間差異(N=118)

95% CI =20.04 – 25.38

(圖4-4-5)呈現社區老年人在組別與幸福感受前測(T1)交互作用下的組內迴歸線相

交點(X0)與差異顯著點,當X0=22.71,95%信賴區間(20.04 - 25.38)範圍內,二組長者 並無顯著差異,亦即T1服務自我效能得分介於20.04 - 25.38的長者,無論參與實驗 或對照組,其T2之幸福感受皆無顯著差異。換言之,當T1幸福感受得分低於20.04,

爾後加入實驗組的長者在T2的幸福感受能達顯著的差異。

第五節 學生參與方案後自我成長與經驗反思

實驗組學生經過準備期與八週的代間服務學習實務活動後,進入反思與慶賀階

段。此過程共完成8次團體活動紀錄(活動1-8),收集到32份服務反思心得文本(sn1-32) 與期中、期末焦點團體紀錄(團體1、2),透過內容分析,初步歸納出三個類屬與六個 命名。(圖五)

124

圖五 質性資料分析架構

Category Theme Item

一、重新檢視自己 的迷思

(一)覺知對個人的迷思 1-1-1現在這樣的我

1-1-2未來可能的我

1-1-3關係上的融滲

1-1-4生命的觸動

(二)破除對長者的迷思 1-2-1長者真正的需求

1-2-2去刻板印象

1-2-3代間沒有不同

(三)悅聽長者生命的厚度 1-3-1擴大視野與經驗

1-3-2我的學習的榜樣

二、刻板互動與態 度的轉化

(一)縮短與長者的距離 2-1-1與長者身體距離縮短

2-1-2心理態度上的親近

(二)與長者自然的交談和溝通 2-2-1 感覺自然流暢

2-2-2不為溝通所困擾

(三)對照護服務的體認與準備 2-3-1 增加與長者互動的信心

2-3-2 增加對專業學習的理解

三、不同的人生期 許

(一)生命視野的轉變 3-1-1不再重蹈覆轍

3-1-2 尊重:聆聽、多角度看人

事物

(二)價值觀的轉變 3-2-1找到優先順序

3-2-2公民責任

一、重新檢視自己的迷思 ()覺知對個人的迷思

1-1-1現在這樣的我:透過代間服務學習,增加對自己個性、態度與行為上的認識。

護理系大學生常常自我期許的角色行為侷限在安靜讀好書與專業學科的學習,經由代

Dalam dokumen 代間服務學習之質量性成效探討 (Halaman 1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