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限制

Dalam dokumen 代間服務學習之質量性成效探討 (Halaman 167-170)

第六章 結論、限制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51

152

誠如服務學習,代間服務學習方案的建構、推動與評價都是費時曠日的極大工 程,其中每一環節所需投入的時間、人力與資源成本效益也難以估算,真的需要極大 的熱情與支持才能堅持與堅定。然而代間服務過程不乏因長者與學生相互關懷、不求 目的自然互動所激盪出的火花,也不乏學生在反思回饋中所呈現的感動,當一群懵懂 的護理新手從這些不分年齡的"老朋友"身上領略到“老人不是弱勢,他們旺盛的學習 態度與堅強求生的意志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學習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與思 維”、“用心付出越多,得到越多”、”更能體會生命傳承的感動,正因為我們長大 了,他們也老了…”、“當放下代間的成見與界限...我們真心領受人性之美與單純關懷 的力量!!”這些成熟的轉變著實令人動容與激賞。單就研究方案推動上除了時間、人 力與資源上的限制外,尚有其他淺見分享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學生方面,無論是二年制或四年制護理學生,因專業課程密集上課與密集實習的

安排,以致代間服務學習活動的安排經常受到排擠,不易每周持續參與活動。

長者方面,老化的歷程不乏面臨慢性病的控制與身體上或大或小的病痛,因此就

醫、復健成為長者在團體活動中最常見的缺席理由。尤以二組研究對象均以女性長者 居多,傳統台灣女性常以能分擔家務作為自我肯定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儘管平均 七十高齡,女性長者仍經常以擔負家庭照顧者或救援者角色為己任,包括照顧生病的 配偶或孫子女、接待返家的子女、幫忙坐月子等,故影響參與團體的動機或持續性。

此外,長者對於代間交流的動機和態度也影響投入的積極性與成效的產出,例如,部 分長者認為自己年紀大、跟不上潮流,沒有什麼可以傳授後輩,也有長者認為參與團 體只是交交朋友、打發時間,缺乏學習與交流的準備。

二、環境、合作對象與時間的限制

每次代間交流團體從研究對象(學生、長者)到工作人員(研究者、助理)人數共達

153

30~40人之多,此時團體活動地點選擇的空間大小、有無電梯、可近、安全性,及社

區夥伴單位是否為社區長者所信任和熟悉皆受到相當的考驗。排除場地因素,長者所 偏好的外出時間與學生課餘時間能否與團體的時間安排能否協調?年長者所能提供 的服務與期待的學習內容能否與大學生的需求相互媒合…等,均為代間服務學習方案 實際推動上所面臨的難處。

三、台灣地區代間服務學習相關文獻與經驗的闕乏

於台灣代間服務學習方案對提升社區老人整體性健康之成效,迄今尚未有實證性

研究的產出,而國外相關代間服務學習方案研究亦多將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對長者的 健康效益較少著墨,以致可供比較的文獻有所侷限。於本研究代間服務學習方案介入 結果雖對提升長者健康老化與幸福展現正面的效益,但就成效的穩定性與持續性,仍 必要擴大樣本與重複考驗。此外,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故成效推論有待考驗,建議 未來研究可針對城鄉老人特質與社區資源的差異,發展符合在地特色的代間服務學習 方案。

四、研究工具與經驗上的限制

代間服務學習成效「評量」與「反思方法」是現階段文獻最為闕乏的一環,而研

究人員缺少結構式代間服務交流經驗與具體方案的學習,以致一路走來也是落實了

「作中學」的精神,因此,在評量指標與工具的研發、反思、互惠的歷程引導與成果 展現,仍需要更多同好的研究投入,以提供實證資料並確保實施品質。

154

Dalam dokumen 代間服務學習之質量性成效探討 (Halaman 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