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專科護理師工作、角色壓力與衝突
第五節 專科護理師角色定位的無奈
專科護理師的角色介於醫療及護理之間,而且醫界和護理界對專科護理師的角色
期待不同,醫界將專科護理師定位在執行醫療輔助行為,而護理界則是希望專科護理
師能拓展護理專業角色功能並提昇專業地位,也混淆了專科護理師對自身到底該如何
定位的問題,這一節讓我們了解受訪者如何看待這角色…
一、等同醫師助理
在專科護理師制度前後,對於NP角色不同醫院有不同的職稱,而今制度化後,
除了珮君服務的醫院不管有無證照都稱為臨床護理師外,其餘的受訪者只要通過NP
考照則一律稱為專科護理師,而未考上者職稱也是五花八門,有專科助理、資深護理
師、高階護理師、準專科護理師等,且聽聽受訪者在與個案互動中,彼此如何看待
NP這個角色。
許多受訪者覺得,個案並不清楚專科護理師是何種角色,婉君卻能夠理解個案為
何將NP視為醫師助理。
我跟病人介紹我是某某醫師的專科護理師,他們會回答說:喔!助理喔。就 是協助醫師做很多事情的,我們就好像不是獨立的個體,只是醫師的附屬品 而已,病人看我的角色感覺是這樣,反正看到我們都跟在醫師的旁邊,所以 都叫我們是助理。平常我們都要說我會將你的情形轉述給醫師聽,我們不能 講說:這我幫你處理、我開什麼藥給你吃…(D5-3-2)
因為NP不具獨立性,即使實際上幫個案處理了許多事,但礙於法規都只有醫師呈能
現於病歷、於個案前。護理部要求NP要跟個案介紹她們是專科護理師,但是個案通
常一臉疑惑,婉君對於個案反問:是否為醫師助理?她也不置可否。同樣的文欣也有
同感,對於醫院主管要求不可介紹NP為醫師助理,但是個案就是不懂何謂專科護理
師,覺得無奈,懶得解釋,也只得說是醫師的助理。
小瑜認為台灣的醫療環境,就是以醫師為主,其他的專業人員都是站在輔助醫師
的角色,專業是不平等的,但無奈文化就是這樣呈現,專科護理師再怎麼期望是護理
專業的進階,從個案、專業間、甚至是NP本身都會認為NP就是醫生助理,護理人員
在個案有抱怨時,會說:待會兒請助理來評估,醫師也是會介紹NP是其助理。小瑜
對於醫師助理這稱呼,並不覺得不妥,因為角色就是如此。
楚楚也認為法規規定不得用醫師助理這名稱,用了違法,不用就是違反現實情況。
其實在台灣目前角色實際上就是這樣,如果講一些冠冕堂皇的話說,沒有我 們都沒有,其實做的就是醫師助理。大多是醫療,護理方面其實蠻少的,我 自己的感覺是這樣子。雖然我們的職稱是沒有用到助理這兩個字,因為法律 說不能用助理兩個字,就因為不能觸法。但是做的都是違反法律的事…(B5-3-2)
佩君在個案詢問何謂專科護理師時,她會回答:是介於護士跟醫師之間的ㄧ個角
色,此時大多個案就不會再繼續追問,但在個案觀察過NP的工作後,發現NP幾乎是
跟著醫師,久而久便稱其為醫師助理了。
大多數受訪者對於被稱呼醫師助理並不覺得不妥,但是因為科內醫師對NP不尊
重的態度,讓婉君頗有感概,她覺得NP通常臨床經驗深,專業知能也都有所提升,
能獨當一面,但是卻不像他院或別單位的NP受到尊重。
這單位的醫師跟主任根本就不尊重NP,他們把我們的角色定位一直是助 手,並不是一個專業的NP,老的醫師還是認為:你就是我的那兩雙手,我 說什麼事情你就做什麼事情。不像別的單位NP可以獨當一面呀,我們變成 他們的附屬物,就越做越無力…(D5-3-5)
這讓婉君覺得NP這角色離她以前想像NP會比較獨立自主、會有一個明確的工作角
色,跟護理是完全區分的形象,越來越遠。說穿了就只是一名醫師助手。
在醫療人員與個案的認知中,專科護理師與護理人員兩者角色截然不同,具有護
理之名卻行醫師助理之實,讓現今大眾仍認為專科護理師是醫師助手的形象。這與台
灣醫療照護向來是以醫師為主的環境,其他的專業人員都是站在輔助醫師的角色,專
業是不平等的文化呈現是有關的。
二、個案視專科護理師為醫師,自認專業仍是護理
臨床工作中因為專科護理師的工作偏多醫療,常被個案誤認為是醫師,綺綺常遇
到這樣的情況,她會覺得奇怪與尷尬,但是很難解釋NP不是醫師,卻與醫師做ㄧ樣
的事情。即使她與護理人員都會做澄清,個案還是稱呼她為醫師
我明明有掛名牌:專科護理師,可是在病患的心目中他覺得你是醫生,因為 你做了許多即刻解決她的問題,當我跟病人說:我是助理的時候,她們會合 不起來,外面那種助理都是打雜物的那種助理,可是看你又不像打雜。就病 人她們也是很紊亂,這個名稱到底是做什麼的?可是我也不能清楚告訴你我 是做什麼的…(G5-4)
定位是不明確的,而且制定了法規卻沒有對社會大眾宣導何謂專科護理師。
佩君覺得可能是因為NP也穿白袍,才會讓個案誤認為醫師,會覺得尷尬,也會
告知自己是臨床護理師,個案有時會覺疑惑,會提出NP與醫師做的事很像,比護理
人員厲害,所知道的跟醫師又不相上下,為何不是醫師?
小晨都會主動跟個案介紹她是專科護理師,但個案很常誤會他是醫師 因為病人覺得我們比真的醫師去看他的還要穩,講的讓他們更清楚,然後會 以為我們是醫師,我會說:不是!我們是專科護理師,然後我們女醫師都會 跟我們一樣穿工作服,我會建議他們穿白袍去,做區分的原因是不要讓個案 模糊(G5-4)
她很堅持一定要有所區分,個案才不致於誤把雞毛當令牌,即當個案有狀況時,會跟
主治醫師說:哪一位醫師說了些什麼,她覺得那是不對的!
婉君、祥祥都曾有過即使表明自己是NP了,個案還是一直稱呼她為醫師,會覺
得有被肯定、信任的感覺,表示解釋的內容跟表現出的專業,都得到個案的肯定,而
有這個資格得到醫師的稱號。但是醫師曾經在婉君、實習醫師面前說:尊重一下這位
NP學姊,她只差一張醫師證照,她的能力比一位總醫師還要來的好。讓她有被揶揄 的感覺,當下會有氣,有一種即使再怎麼努力,都要屈於人下的感覺。
楚楚也有同樣的情況,個案誤認為她是住院醫師,她澄清是Y醫師的專科護理
師,當下他的主治醫師跟個案說了一段話,讓她深感受到肯定
我老闆跟病人說:她才不是住院醫師,她的能力比住院醫師好上好幾倍,能 讓她照顧到是你的福氣。(B5-4)
當下她覺得不管是何種角色,只要自身對個案的照護品質是提升的,即使世俗的地位
是不同的,但對自己的護理專業是肯定的、自我價值認定不亜於醫師,一切都值得。
小瑜則發現很多人不知道醫生助理其實也是護理人員角色,很多個案都不了解專
科護理師,都以為醫師助理以後會成為醫師,因此較為尊敬,但要求上也會比較高,
會希望NP做醫師方面的事情,但要做解釋是既難又多餘。
祥祥也常被病患認為是醫院裡的住院醫師,她認為專科護理師現在定位介於醫師
跟護理人員中間,她不可能、也不想取代住院醫師,因為自己的專業是護理,這點無
庸置疑。她能做的是協助住院醫師能精進醫術,然後補足護理人員經驗上的不足、教
導她們,給臨床個案更好的照護。
小晨覺得其專業還是護理,NP很重要的是用護理的角度去照顧病人的,可是卻
要用醫療的角度去看個案的問題。
我覺得護理的優點是他會把病人當人看,醫療角度他看的是問題疾病,NP 很重要的角色是他必須融合這兩個優點,讓病人更清楚在這醫療的過程中,
他可以得到什麼?或是面臨什麼?我覺得這是NP的優勢。可是以我們醫療 主管來說他期望你NP可以跟R一樣好,甚至可以達到更多R不能談到的問 題…(G5-4)
小晨認為即使專科護理師角色跨入了醫療,但她仍以沒有失卻護理的專業為傲,
她也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醫師,這樣的認知會更能拿捏做事分寸,因為人會因為害怕
犯錯而謹慎,卻會因過度自信而造成問題。在護理這個專業或是走NP這條路她是肯
定自己的。
被個案誤稱醫師,對受訪者而言是專業能力展現配得起這樣的稱號的肯定。但另
一層面也與法規制定卻對社會大眾未善盡宣導之責有關;再者專科護理師仍認為自身
的專業是護理,NP角色能融合護理關懷與醫療深入疾患的優點,甚至提供比住院醫
三、能參與醫療決策、自主性高。
如祥祥所言,擔任專科護理師雖然辛苦,工作內容包含許多醫療輔助的工作如病
歷書寫、協助手術、醫療處置,但可以獨立、做專業的判斷及處置,不必像護理人員
只能事事依醫囑、做常規事務,且會得到個案的信任與尊敬,相對的成就感也較大,
婉君更坦言轉任專科護理師會有一點點優越感,是因為是執行醫師的工作、可以下判斷、
給處方,跟沒有獨立自主功能的護理人員是完全區分的。
彥如認為護理人員臨床事務太多比如說:發藥、量vital sign 、做治療要花很多
時間,就較少有心思去思考,NP像是醫師幫手,雖是假借醫師之手去開處方,但當
下會考慮是否適合個案的狀況,相對的責任、壓力會比較大。但NP透過經驗知識的
累積,會增強判斷力且更深入治療核心,與參與治療決策。
因為NP在臨床比較多年,照顧case需要經驗的累積,學識很重要,但經驗累 積一樣很重要。當NP之後,集合護理的知識跟醫療的一些評估,結合藥物 使用,整個醫療跟護理模式套用在這病人身上,你會去評估是否合適?就是 你的判斷能力會比以前來得清楚,對照護病人的架構你會更加的清楚,你會 很清楚的深入它的核心…(A5-6)
阿敏深感好的NP,在照護產房個案就會顯出專業的獨特性與重要性,因為產房
變化大,要有經驗、評估力與判斷力,這是很大的壓力,但有展現專業能力的成就。
珮君認為NP的獨立性蠻高的,因為NP是第一線對個案狀況的處理者,不像護理人員
只要將個案情況告知NP或醫師即可,經年累月之後,對評估、判斷力也會有所提升,
加上醫師視NP為同一團隊成員,教導也會比較深入,這樣的成長都是在當護理人員
時無法學到的。
小晨認為醫療照護有分深度跟廣度,護理是其廣度,因護理照護對象是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