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護理科別擇選與工作壓力

Dalam dokumen 致謝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51-59)

第四章 走入護理與轉任專科護理師的緣由

第二節 護理科別擇選與工作壓力

時,有一可愛的傳統,就是新生兒一娩出,學生的工作職責就是煮一個水煮蛋,好給

產婦墊胃用。雖說產科是以見習為主,沒有太多的實做經驗,但產科給她的感受是新

鮮、是好的。

在實習過程中產房是最不熟的一個科,基本上學姊是不會讓你參與最痛苦的 那段產程,你會看到生產的過程,但是你只體認到:哇! 好新鮮喔。就是說 那是ㄧ個人生不ㄧ樣的經驗,所以婦產科給我的感受相對是好的…(G4-2-2)

整個實習的過程,是面對生老病死,產科有別於其他科別,有喜悅與希望感,讓

許多受訪者都提及對產科的偏愛,當然對每ㄧ科別的感受也影響著受訪者對進入職場

時的選擇意願。

從受訪者的描述中可以知道,選讀護理有人是自身的志向、有人順應的父母的期

待、也有人對護理感受相當排斥,當然這會影響日後執業生涯的自我調適,但即使是

負向的想法也有可能在未來的歷練當中有所轉化,影響對護理、對人生的體悟。

實習過程也讓受訪者更了解護理工作的真實面,為將來成為一位護理人員作更多

的心理建設與實務的學習。且在該各科別的學習歷程中,心中的偏好也已悄然成形。

一、進入醫院工作的不同考量

綺綺一直覺得自己不適合當護理人員,但是老師覺得她對病人很好、很有愛心,

很適合當護士,綺綺卻很清楚知道當護士要面對死亡這是她無法承擔的。縱使專科尚

未畢業,因同學單位護理長對她甚為欣賞,且主動邀她去上班,而且老師與她約談、

學校也薦舉她去醫院上班。她還是拒絕。

我覺得護理能為病人做的事情太有限了,即便是現在我都這麼覺得,因為你 是依醫囑你不能自己想說:你想怎樣就怎樣,舞台空間太小了,所以我就去 做了服務業跟護理完全沒關係的…(F4-3)(F4-3-2)

綺綺雖然認為護理不是她的志向,但是基於她不想浪費時間,她還是完成護校、

護專的學業,也考取了相關證照,算是勉強符合父母期待。但護理要面對生命消逝的

衝擊,讓她選擇暫時當一名護理的逃兵,轉戰服務業。

而珮君在完成學業之後,有一陣子都在非護理相關行業,如麵包店、鞋店打工,

甚至鞋店老闆建議她畢業以後不要去當護士,邀她來鞋店上班。家長覺得與其賣鞋,

倒希望她能學以致用,但珮君對護理沒有興趣,對於要當一名護士她很掙扎。

其實一方面是在逃避,因為在care病人方面,他是一個生命,ㄧ個不小心、

疏忽,其實對病人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是不可回覆的ㄧ些傷害。相 較之下,在別的工作場合上不會有這樣的壓力,像麵包店價錢算錯了,不會 出人命,然後鞋子大小樣式拿錯,也還好…(H4-3-1)

珮君認為即使經過一年實習,算有實戰經驗,但在照護的技術與學理並不熟練,面對

臨床護理工作是有很大壓力的。但是在考量自己未來的人生出路,賣鞋是不會有更好

的成長和進一步的成就感,加上唸護專五年,學費也繳了不少,且顧及當時家裡不佳

的經濟狀況,與護理是屬中上的薪資,幾番衡量之下,就選擇在家附近的醫院工作。

有人即使接受完整的護理教育訓練,仍遲疑是否要當一名護理人員;但大多數的

人還是選擇學以致用,以彥如為例,覺得畢業之後選擇到臨床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因為學習五年的專業內容,當應用,並將學理與實務做個連結。而楚楚提及班上同學

畢業後僅有一人升學另作打算,其於的人大都坦然接受畢業就學以致用當一名專業的

護理人員。祥祥、婉君則說:好似就必須順著潮流,從踏入學校、實習、考執照、找

工作同學們都是如此,一群人一同前進,進入臨床工作就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受訪者有人對於進入臨床工作,心生逃避乃因護理攸關生命,是難以承受之重

責。但大部分的受訪者認為選擇學以致用是理所當然爾。不管其心態為何,初入臨床

工作勢必是一項相當大的挑戰。

二、擇入產科新手面臨的挑戰

選擇進入臨床工作的受訪者或因自己原本的志向或因緣際會分發到了產科單

位,讓她們在產科照護的學習上有所精進。

婉君ㄧ畢業並沒有特別鍾情的科別,但因在加護病房適應不佳,院方將她轉至產

房,原以為產房是喜悅的,至少比內科或加護病房好,但是同時間全部的學姊都離職,

以致於學習都是靠自己在摸索。幸好當時醫師少,壓力沒有那麼大,加上科室有2、3

位很熱心教學的醫師,同儕間彼此打氣、共同成長,刻苦的學習,讓她自豪單位護理

人員能力也都磨得一樣的強。

而楚楚因對護理一直都很有熱忱,喜歡產科,也如願進入產房工作,但新手護士

遇上的是學姊不友善的態度。

當我上小夜、大夜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那麼願意去敎,我記得上大夜跟小 夜時被學姊釘的很慘,他們不太願意敎我什麼,好像我這個不會、那個也不

會。但是每個地方的流程不一樣,並不是我的知識不好,而是你們沒有敎我,

我的個性很好強,只要你唸我一次,絕對不會同樣的事情讓你唸第二次…

(B4-3)

楚楚因她好強的個性逼著她努力學習,遇到不懂的狀況她查閱書籍、詢問醫師,時時

背記單位常規,技術層面如陰道內診ㄧ有機會就實際操作,觀察學姊工作流程暗自學

習。而後慶幸的是:她遇到一位資深、認真、願意敎她且不會欺負新人的好學姊,幫

著她盡快獨立。

另外珮君選擇家裡附近一家婦幼醫院,回想其產科實習,其實只有做baby care

而已,根本沒有實際照護產婦,不知道待產完整的過程,就等於都要從頭學習。當時

因為學不會陰道內診感到挫折,因為學姐敎的跟實際上內診感受完全不ㄧ樣,常只量

到陰道寬度,摸不到子宮頸,導致判斷錯誤。但她覺得學姐還蠻包容的,新人做錯事

會幫忙善後,不會推諉責任。學姊很友善,但是院長很兇,因為那是ㄧ家私人醫院,

院長非常要求服務品質,是類似診所的感覺,護理人員大、小事都要做,燈沒關會被

罵、太浪費也會被罵,院長光是看人的眼神都讓她不寒而慄,而且對工作的要求甚是

嚴厲,工作第一個月她就想離職了。

我常常被他嚇到,而且常被他罵到哭,產房跟開刀房是ㄧ起的,所以不只要 學產房,你連開刀房都要學。剛上刀的時候器械會遞錯,啪!器械是給你用 丟的,或是用器械敲你的手說:錯了!他真的非常嚴厲…(H4-3)

她感覺為什麼醫師ㄧ定要這麼兇,越兇她越害怕,失誤率也因此提高。當時極欲離職,

護理長慰留她、也稱讚她很認真,學姊們分享因應院長凶悍個性的方法,期許她再試

試看,她調整心態認為院長的態度是對事而非對她個人,加上自己不服輸的個性,認

為別人待得下來,她沒有理由適應不來,她在自己上完每一台手術後,回想自己失誤

處,要求自己不能再犯,術前也先試想遞器械流程,觀察學習學姐與院長互動與表達

方式,漸上軌道後,院長態度和緩多了,她對於這樣的環境也就慢慢適應了。

小晨因跟著ㄧ票同學北上找工作,督導面談時了解每個人的性向、特質跟需求,

接著分發單位。雖然她沒有特別想要到產房,但一被分發到產房,也覺得新鮮、不錯,

雖然有過產房的實習,但是學生的角色跟工作人員的角色是完全不ㄧ樣的,當新進人

員的壓力至今她仍記憶猶新

我來這邊的前半年,每天我要進入產房之前,我會先在產房門口站著一分 鐘,你不敢直接進來,因為那個壓力跟loading是非常的大,那一分鐘內心是 很不想進去這樣一個大門,但也很清楚知道說,妳現在是staff而不是學生,

所以在我那個年代,你都會說服自己,去接受這樣的loading跟stress…(G4-3)

這讓她記起實習時有護理長就說過:她是ㄧ個很不容易適應的人,可是一但適應了,

再大的壓力都會沉澱跟承受。她回頭看走來這一路,發現確實如此。

在新人的學習上,小晨提及當時護理界都還是比較傾向於師徒制的帶法,就是跟

著學姐學習,但有ㄧ個月的時間限制,必須在這期間去學習獨立、從學姐照護個案上,

學會如何跟個案建立基本的關係、有效率的詢問病史、在步調很快的產房裡有效率的

處理每ㄧ件事、也必須去分辨輕重緩急,但因為步調快,所以壓力一定很大。ㄧ個新

人到新的單位怎可能沒有壓力,而最大的壓力就是學姊要求不能打檯(不能同時2人

進分娩室),壓力大到老作惡夢。

老是做那種連續幾床要生,你要hold,然後哪ㄧ床先送?學姊不准妳打檯。

因為以前只有3個人上班,ㄧ但進去就要2個人在裏面,然後照顧外面所有的 case的ㄧ定是新人,一個班9-10個病人是常有的,然後學姊要求你不能打檯,

所以你作惡夢喔!夢裡常常會有哪ㄧ個要hold…(G4-3)

這事情讓她覺得強人所難,因為生產本來就不是一件可以控制的事,產婦要生產硬擋

下,產婦難受,胎兒也有風險。但單位內的工作要求就是如此,她也無奈配合。小晨

記得學姊常問:如果一個經產婦8公分,跟一個初產婦宮頸全開,怎麼辦?新進人員

當然回答不上來,當時必須下判斷,所以想出站在簾子的中間,2床推床往中間靠,

二邊個案一起照顧,說穿了就是要想盡辦法,絕對就是不能打檯。

每ㄧ個受訪者在新手護士時期,因為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壓力,相同的是她們

努力學習,用心適應,努力讓自己成為可以獨立照護的護理人員。

三、生產照護是承擔母子兩命的雙倍壓力

不同的科別有不同的壓力,而產房的照護之所以需要戰戰兢兢,乃因不僅要顧及

產婦亦要注意胎兒的狀況,母子均安是產科照護最基本的要求。楚楚曾提及單位有一

位學姊,照護產婦相當用心謹慎、按步就班,成為她學習的典範,比如說產房常規就

是至少一小時檢查一次胎兒心跳,也順便觀察個案情形,但除了那學姐,單位並沒有

人那麼做,也因如此,她們曾經在例行檢查時,遇到一位個案雖僅陰少許道出血,測

量胎心音卻發現心搏減速,沒回復的跡象,當下緊急做了處置,但因為胎盤剝離的關

係,仍遺憾來不及救活新生兒,這事件讓她感受到產科的照護是一點也馬虎不得,該

確實的,就得確實的做。

而婉君也有相似經歷,個案是個不孕症患者,待產中都可以感受到個案對即將出

生的孩子有著極大的期待,但待產中發現胎兒已無心跳,雖然之後確認原因為胎兒先

天性心臟異常,並非護理人員的疏失,產婦也無任何責怪,因為深知在待產過程中,

護理人員都有盡到責任,每個小時去監測心跳跟個案狀況,但她還是會自責。

Dalam dokumen 致謝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