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結果應用

Dalam dokumen 致謝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160-163)

第七章 討論與結論

第二節 研究結果應用

(一)落實與強化各醫院的「專科護理師培育計畫暨規範小組」的功能。

衛生署規定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需設立有「專科護理師培育計畫執業規範專責委

員會或小組」。由醫院護理部及醫療部共同辦理培訓計畫為其功能。除此之外,該小

組可做為專科護理師發聲的管道及與院方溝通的平台,增加小組中專科護理師人員配

置,協助其運作,強化對教育訓練的追蹤、執業範圍的審核。期有對該小組之稽核機

制和納入評鑑,或許可以落實專科護理師執業品質的維護和專科護理師就業的權益。

(二)醫療與護理部門應對專科護理師角色達成共識,訂定明確的執業範圍

專科護理師多由醫療部與護理部共同管理,但卻各有規範讓專科護理師無所適

從。醫界與護理界應拉近彼此對專科護理師角色功能上之差距共同討論訂定明確的執

業範圍(scope of practice)以降低角色混淆的現象。

(三)依要求之工作內容提供足夠且必要之訓練

專科護理師工作性質與護理人員截然不同,擔任該職位,需有足夠的訓練,除了

針對背景不同的專科護理師予以不同的補強內容,新進人員的訓練要有規劃、循序漸

進增強相關學識與技能。減少出錯也是保障病患就醫的安全。

(四)執行產科業務之專科護理師由護理助產人員擔任

目前專科護理師朝向「一般性的專科護理師」而非精專各次專科的發展,這也造

成由外科專科護理師來執行產科業務的不適切情境,護理助產人員有合於該專業內容

完整的訓練背景、專業再進修的管道與合法性,且符合進階護理的面向,得以提供產

科完整與持續性的照護,是臨床產科專業人力必須的配置。

二、教育上之應用

(一)專科護理師培訓應朝向高等教育體系發展

以醫院各自辦理的訓練專科護理師之課程完全無法控制其品質和發展,需考慮有

計畫地逐步引導回歸正規教育的管道,才得以與國際接軌。進階學位之養成教育可提

升自我能力,及增加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將有助於提高專科護理師專業水平及增加其

能見度。

(二)展延課程應針對專科護理師執業的專科別,方能應用於臨床

培訓甄審以內外科為主,但顧及臨床照護的實用性,學分認證應更多元,對於

修習與自身專科相關的課程應採鼓勵態度,增加、更新照護知識,提升病患照顧品

質。

三、於政策之應用

(一)專科護理師甄審制度的分科發展應依實務需求做調整

專科護理師制度僅區分內外兩科,但在各醫院其服務別包含婦產科、兒科、精神

科、急診…等等,這般實務上不合理的狀況,須有所調整,否則培訓、甄審制度與臨

床是脫節的。或可研議訂定成為專科護理師之基礎門檻如臨床經驗、學歷、能力…,

通過該門檻再進行各次專科的培訓與甄審。

(二)確立專科護理師的定位與執業範圍

專科護理師制度的產生要是為護理專業的發展亦或是填補醫療人力的不足定要

有所區別,不得兼而得之。除了必須鞏固專科護理師的理念之外,還必須從實質的工

作內容做調整,界定在護理專家的角色上。不該將「醫師助理」與「專科護理師」畫

上等號。若醫師人力缺乏與作業上的確有其困境不妨考量「醫師助理」、「專科護理

師」兩者各自修法、發展,前提是須清楚劃分兩者的工作範疇,及界定相關資格與訓

練。因為唯有確立專科護理師定位與執業內容,才能引導培訓計畫。

(三)衛生署應提升民眾對專科護理師角色的認知

衛生署也應適時的運用大眾傳播媒體之力量,讓社會大眾對專科護理師的角色功能產

生正向之認知。才不至於如現今病患不知專科護理師是護理人員、是助理、還是醫師

之情況。

Dalam dokumen 致謝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