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與個案、臨床各角色互動矛盾

Dalam dokumen 致謝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94-105)

第五章 專科護理師工作、角色壓力與衝突

第四節 與個案、臨床各角色互動矛盾

專科護理師的角色可說是醫、護與醫、病間的中軸,所以NP與醫師、護理人員、

病患間的互動,牽動著NP對這角色的認知,另外專科護理師名稱、身分不脫於護理

但臨床實務多屬醫療,長期有著管理制度的問題。接下來這一節,傾聽著專科護理師

們與個案及臨床各角色的互動中有何不同於以往身為護理人員的感受?醫師與護理

人員分屬不同專業,按理來說專業間應彼此尊重,但臨床護理工作深受行政系統規範

及醫師醫囑所牽制,護理的專業自主性無從發揮,長期以來醫護就處於上對下的關

係。專科護理師與醫師關係又如何?再者NP工作偏多於醫療層面,但仍保有護理專

業的功能,與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略有重疊,彼此的分工與合作是如何的呈現?另外

NP因工作職責的不同,實際參予照護個案的時間會有所差異,對與個案間的關係影

響為何?關係的呈現對NP自身是何意義?對於醫院管理階層又有何感觸與感慨?請

聽受訪者娓娓道來…

一、與婦產科醫師或上對下或近似夥伴關係

阿敏覺得以前當護理人員時,醫師就覺得她僅是個小護士,醫師動不動把護理人

員罵哭,當她北上到醫學中心產房工作6年,再返回該地區醫院擔任NP後,醫師因她

的經歷、經驗及照護能力對她尊敬許多,因為地區醫院照顧的都是低風險的孕產婦,

每當遇到有合併症的個案,醫師都會詢問她的相關經驗及意見。

有一次我的VS收住院醫師pre-eclampsia case,他只是說病人BP高,說收住院 控制BP;我看有蛋白尿、edema,問他要不要給MgSO4,他才去翻書,之前 不曾收這種case,我只是提供他另ㄧ項選擇,他不要沒關係因為那是他們的 病人,我只能遵照,另外我是覺得醫師還蠻相信我的,接受我的建議…幾次 下來,就覺得我有用吧!相對就會尊重一點(I 6-3-2)

就算醫師不能溝通,還很權威以上對下的方式對待NP跟護理人員,阿敏因自身

專業能力的提升,她當醫師是同事,是平行的關係,因為不把醫師捧得高高在上,醫

師也才懂得怎麼尊重人。

婉君認為醫師在醫療團隊中是不懂得尊重其他專業的,情緒一來就亂罵人,需要

NP協助時當NP是伙伴同事,大部分時間還是一付老闆樣自居。這點珮君也有同感,

覺得正因關係是上對下,醫師情緒表達是不加修飾直接飆罵,當她遇著醫師情緒失

控,只要不是自己的過失,她會將自己抽離這樣的情境

會自己去調適,剛開始會覺得怎麼無理取鬧、亂發脾氣,可是後來我就會把 自己抽離,不要把自己現在情緒的中間,因為它是私人情緒的發洩,我沒有 必要為你的情緒,而感到憤怒或不滿。不關我的事,我還是要做我自己的事 情。這樣的壓力我是這樣調適的…(H6-2-2)

有差異的,因為醫師認為護理人員是依醫囑做事,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NP通常會

比較有經驗,所以有時候醫生比較會聽NP的的建議,會有討論餘地。

小晨認為醫師不管對NP或護理人員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都是醫師高她們低,

這是目前為止讓她很不平衡的,這對護理專業的尊重是缺乏的,因為醫師不管是在指

示事情或情緒表達都是很直接的、很明白的么喝著。尤其是資深的主治醫師明顯不尊

重護理人員,記得以前有一個高階主管,是國際著名的婦癌專家,提出NP是醫療照

護上很重要的ㄧ環,醫師手術開得再好,沒有護理人員、NP提供很好的照護品質,

最後的結果還是不好,她覺得這般名醫都如此尊重護理專業,其他醫師憑什麼認為

醫、護是有高、低之分。但她覺得資淺的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對護理人員有一定的尊

重,住院醫師因尊重護理專業,跟著NP學習護理這個面向時候,會發現住院醫師在

照護上,會把個案當人看的。

基本上我覺得是互相學習,因為這樣我們也會比較有默契,住院醫師是CR 自己帶,但是Routine細節的東西,CR也賦予權力,由我們敎著一起做,這 也讓我覺得他相對尊重NP這個角色,也信任NP有這樣的能力,這是實務上 的協調跟配搭,大家可以ㄧ起合作。所以才說現在的醫師因為這樣的訓練相 對他對NP、護理人員尊重態度是增加的…(G6-2-2)

楚楚之前覺得大醫生、小護士,剛當NP的時候也是大醫生、小專助,但經年累

月跟著醫師學習深入醫療核心的照護,迅速累積自己婦產科知識、技能與判斷力,現

在的她可以提醒醫師可能漏掉的處置,可以跟醫師討論病患治療的方針,所以覺得跟

醫師是工作上配搭的夥伴。彥如、綺綺也說:長久以來醫高於護,然而NP與醫師略

有不同,是大夥伴與小夥伴的感覺,就是醫師的決定權還是大於NP,醫師管大的決

策,剩下的雜事就是NP做。

佩君則認為NP跟醫師的關係因醫師個性的不同而有不同,還有依NP能力可以幫

醫師多少而有所不同,大致來講會把NP當成左右手,是一種共存、依賴,是合作夥

伴,NP會針對每ㄧ個醫師習慣的不同,做不同的處置,配合他們的習慣。

按理來說醫護分屬不同專業,應是平行且相互尊重。但長期以來臨床盡是醫高護

低,這可見於醫師指示事情或情緒表達都是很直接的喝斥,缺乏對護理專業的尊重。

而受訪者認為醫師與專科護理師的關係較護理人員多一些可討論與溝通的空間。偶有

近似夥伴的關係。

二、護理人員依賴專科護理師而減緩成長

佩君認為,當NP的能力得到肯定之後,護理人員信任NP,而後就會互相合作,

互不計較,這樣的工作氛圍是比較好的。在產房護理人員會完成基本工作,如打護理

紀錄、PV、量vital sign。NP的角色會比較傾向於去做產程的判斷。但是她發現當NP

做的越多,護理人員的能力就會越差。

比如說有病人要內診,我想要掌握病人的狀況我就會說:我等一下去 PV,

這PV當中可能我有做Dilate或是我PV看胎位正不正,這都是我個人的經 驗嘛,護士不會知道你做了些什麼,所以當我們介入越多的時候小姐能力越 差,因為樂的輕鬆,那她們的判斷力就會變弱…(H6-2-1)

所以如果NP一忙不在產房時,產房就會亂了章法,加上資淺的護理人員習慣依

賴NP,能力成長較慢,甚至有些護理人員連評估產程都有困難。

小瑜也認為因為護理人員在病患有狀況時都是直接轉述病人主訴,根本就少了護

理評估那一塊,而基本如產後、術後或用藥的護理指導,護理人員常因常規事務太多

無暇顧及,加上醫院剛畢業的資淺護理人員偏多,NP還得補強護理照護病患這塊內

容,肩負醫護兩方工作,壓力很大。

婉君也有同感,以前自己當護理人員遇到個案有狀況時,會先行評估,會先給一

些護理措施,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通知醫師,通知醫師畢竟是有壓力的,因感覺是

專業間的合作要盡自己能力與本份,才不致讓醫師輕看護理專業。但現在或許因為醫

師與護理人員間有NP的存在,護理人員認為與NP是同一護理專業,找NP去評估判

斷,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過分依賴NP致使現今護理人員只會依醫囑,沒有獨立

自主的功能;不會先去看病人做評估,就直接轉述病人主訴,認為只要通知NP,就

是NP跟醫師的責任…

病人跟Nurse說他肚子痛、便秘、什麼,有時是家屬來station說了算,他沒有 去看過病人,處理就是直接call你了,請妳去看、你評估之後,再來告訴他 deta。以前是NS先處理過沒有用,先看過病人,小事情我們先解決,並不需 要call NP,現在不是,現在是call你去處理事情,所以身兼醫療跟護理工作…

(D6-3-1)

久而久之,會影響護理人員評估與判斷力。

楚楚也發現,護理人員告知個案不適症狀,例如:傷口痛,當她再詢問:傷口有

無異常或痛多久等問題時,護理人員常是一問三不知,不知是因為有NP的存在,而

削弱了護理人員評估與判斷力,還是教育體系出了問題。讓她不管護理人員轉述個案

任何問題,她一定親自到病人單位去評估,在給予相關處置。

祥祥認為NP是資深護理人員,個案照護應該比護理人員更專業、有經驗。但現

今護理人員在經驗、能力上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NP要能補強護理人員缺少評估與

判斷能力,但也不能讓護理人員過於依賴,分際如何拿捏她也說不上來,但她認為只

要時間許可,她會告知護理人員他評估狀況為何,給予相關處置的理由,讓護理人員

在「知其所以然」中能有所學習。

受訪者發現當專科護理師在與護理工作重複的領域如評估、判斷、護理指導做的越

多,致使依賴NP成性,相對會削弱護理人員的能力,要能補強、指導護理人員不足 的部份,又要不造成其依賴NP能力的確難以拿捏。

三、個案的白袍迷思

NP因工作職責的不同,實際參予照護個案的時間、內容會有所差異,也相對會 影響彼此間的關係,有參予門診業務或產房照護的NP均認為與病患的互動比護理人

員跟病患間的關係還要更緊密,反之則會覺得NP只會針對有問題個案有比較深的了

解與互動,小晨就有這般的感受

跟病人的互動上,你當一個nurse時,你一天8個小時都跟病人一起,所以跟 病人的關係是很closed。甚至病人心靈層面是nurse可以接觸到的。NP會要執 行的範圍會更深,會比較傾向醫療的狀況,變成說要選擇性而不是全面性。

NP對於有問題的個案會更深入…(G5-3-3)

彥如也覺得護理人員與NP工作性質不同,護理人員有比較多的時間跟病人相

處,但是當了NP之後,會去評估有問題的個案,是否需要醫療的處置。

雖然跟個案的互動比護理人員少,但是受訪者都可以感受到個案對NP有較多的

信任與尊敬。珮君覺得跟個案解釋時,個案會選擇相信穿白袍的NP,而不是穿粉紅

衣服的護理人員。或許因為角色的不同,但是她覺得能讓個案信任與否,跟解釋者的

語氣跟自信心,有很大的關係,因為NP會直接參予醫療決策,語氣會比護理人員更

有確定感,說服力較足夠,不確定的語氣會讓個案想去質疑。

阿敏自覺自己角色還是護理人員,醫師袍感覺就是象徵醫療這一區塊,她的工作

Dalam dokumen 致謝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