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生命的探究:我與反身思考的專業對話

靈啟經驗 37 帶來的轉化

記得生命的一路走來,我在安寧病房裡的隅禺獨行,鬆開小我束縛後的場域 臨在感,總有一股「不知何以如此」的無意識般地跟隨,而帶來難以言喻的更大 同在與轉化。這一份放下小我的「真的不知道38」而開放自己與場域的合一,是我

37 Murray Stein(2012):靈啟經驗(numinous experience)是個體化原則必須要包括的核心特色(頁 57)。

38 Murray Stein(2012):榮格經常重複將「無意識」(unconscious)界定為「不知道」(the unknown)。

否則的話,將會冒險掉進心理化約主義的極端陷阱當中(頁 68)。

128

在安寧生涯中一路領受的「愛」之泉源後,協助我從心理之死到活出生命之愛的 重要里程。Murray Stein(1999)說道:

榮格所謂的「獲得靈啟經驗」,指的是一種帶有半神秘性質(quasi-mystical nature)的宗教經驗。無須進一步的反思或詮釋,獲得經驗開創了一個有潛 力、令人信服的管道以通往無限(頁 58)。…對個體化的心理歷程而言,獲 得靈啟經驗如果能被意識昇華和整合的話,會成為重要的里程碑,而且經常 構成旅程中急遽的轉淚點(頁 74)。

記得我在安寧生涯中的獨行歲月裡,夢中的情境與實際探訪之境,常有著「不 知何以如此」之共時性事件39的發生。我在自己的夢中,反映出自己過去、現在與 未來的生命旅程上,所相遇的困難與徵兆;我在自己的夢中,反映著我與病人或 其陪伴家屬間的看見及未知;我在自己的夢中,反映出我對父親的期待及渴望,

甚至在夢裡與夢醒間,對父親的相伴與關愛,那難以用科學或學理化約解釋的神 秘現象,是我將自己置身於生與死的心靈場域、活在世界邊緣的存在孤獨中體驗 而來的。我逐步放掉腦袋裡既有且固著的知識,打散小我的「自我」束縛,開放 智識與身體的疆界,以謙卑與敬重的態度,與無意識的「非自我」合一。這樣「不 知道何以如此」的開始與轉化,帶給我的是對生命的相信!對大我的相信!輕輕 流入的是曾經失去對人性和對世界的信任感,轉動有別以往的生命整體態度與價 值觀,是一條朝向愛與希望的轉化之路。

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對熱情關注處的義無反顧,也是在銀行生涯結束之 後,因恐慌的瀕死感,感受到死亡的無常與無力,而徹底地放下社會人格與面具

39 Murray Stein(2012)指出:非理性歷程開始啟動,共時性就會確實地伴隨個體化出現。…「共 時性事件」意指「有意義的巧合」。榮格在 1952 年曾發表《共時性:非因果性聯繫的原則》…廣 泛地加以討論(頁 54)。

129

的假象,轉道生命意義之所在—安寧生涯之路的真情相遇。這一條讓我願意用一 生的生命來熱情關注與愛的奉獻之業,是我用與死亡貼近的靈魂給活出來的。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