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翻越生命之牆:關係中的權力與生死
第三節 第二次大海嘯:對人性的相信,從吶喊到絕望
一個獨自走在夜晚暴風雪路上的人 所幸 她雙手有著有微光照耀的枴杖燈
這身兼力量之杵與指引之燈的拐杖 在這狂風暴雨的夜間
暫時 讓人有了 依靠 雖不知前方為何 雖不知要去哪裡
但微弱的燈光 能助我看清路上的絆腳石與小範圍路況 伴我前行
而不至於被其絆倒 前方為何 我到底要去哪裡
深淵中滲透著微光
此時的我是誰?我為何會如此?上天何以如此地給予我這麼大的苦難?我 在銀行工作至此已近八年,外加上銀行之前已數年的會計和秘書工作,工作年資 不算很長,但也不短,縱使工作不順心或遇到難題,緊張、擔憂與害怕是難免的,
但是從未有著對於我的工作與主管同事們,有著如此驚心動魄的恐慌與懼怕。
外子在我面臨即將返回工作場所與否的掙扎之時,幫我找到了一位諮商老師。
生命的困頓,讓我像一個漂泊的魂魄,失根的、無力地,再也無法靠自己或親朋 好友的力量站起來,而在這位老師應允的陪伴下,我為自己下一個決定:重返工 作,給自己一個機會,再試試看吧!(「要離職,隨時皆可,但是,這或許是一
22
個學習的機會,要不要『我們一起』1來看看,可以從這裡學到甚麼!」是我約略 對此的記憶!)
重返工作後的挑戰
我能再度重返工作,F 君表示既訝異又喜悅,我也暫時有幾天平安無事的好 日子可過。可是這到底又為何會如此?重返工作之後,我與同事的人際間最大的 問題在於:我們似乎為著「我是否要參加下班後或假日的員工聚餐及旅遊」而起 了拉扯與衝突!我對此感到疑惑與不解,我思索著:下班後的生活是我個人的隱 私生活,他人無權干涉!而同事們的一再地邀約,從平行的同事、到部門的小主 管、或是跨部門的同事們,甚至連我如廁或用餐時都有著「巧遇」的同事前來邀 約,這樣已婉拒多次、但仍頻繁無度的邀約,先讓我有著「不受尊重」的反感,
進而產生「你們到底想做甚麼」對其「真正目的為何」的疑慮。對於我的疑慮,
我沒有問也沒得問,因為邀約到後來,同事們的態度似乎只是為了說出邀約、以 及等待我「要或不要」的回答,然後就轉身離開,有一種像是「播放錄音帶」般 的機械感,少了從「心」而發「想要邀請你」的真感情,這又不由得讓我有著「這 一份邀約簡直像是一項義務或是任務」的懷疑與猜測。
「任務」?這兩個字讓我好沉重,我是何許人?一個平凡的銀行行員,需要 同事們把我「參加、不參加」如此地看重,當成需要執行的任務?!我不僅在腦 海中閃過對「任務」的種種猜測,連著隨後發生的事件都與它有著「與這有關」
的牽連,這是我的「心理」連結嗎?還是前後事件是被他人刻意地利用人之心理 機轉而牽連著?
1 『我們一起』,這對當時既恐懼又無助的我而言,好重要!之後持續的諮商過程中,由於這一 位諮商老師信守承諾、一起陪伴,讓我真正感到「原來在這個世界中,我不再是孤單一人」。這 樣的受陪伴與被幫助的歷程,讓我之後工作上面對著無論是對疾病的無助、或對生命的無助、甚 至對死亡的無助…,多了幾分感同身受的理解,也知道原來助人者的「承諾」與「同在」的陪伴,
對眼前的當事人,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23
記得的是,當活動將近與各次邀約暫停後,在工作上,我「總是」會遇到「不 愉快」!小小事如:繁忙中忘了蓋經辦章而須補蓋時被小主管責怪(若其他同事 遺忘則不會被責怪);請同事幫忙紓解排隊客戶而不客氣地遭拒;請假找職務代 理人而被拒、找到代理人與小主管已簽核等即將完成事先請假的作業,而被單位 副主管以「那一天人手不足」或其他理由而退回;甚至關帳時需互相協助時的不 被理會或冷言遭拒;關帳時因前手同事的延遲而連帶自己的延遲完成,而被後手 同事的責怪與告狀…等不勝枚舉,雖然非大事,但每次的遭拒或受責備時,我在 挫折中都感到十分的孤單與受傷,而產生思維上的「因為」我不參加下班後的行 員活動、「所以」方有此困難的「因果關係」上之心理連結,只是沒有想到,這 樣的連結更加創造與深化了我在環境中的不安全感與恐懼感!
我既然認定有如此的因果關係,而且在工作上或心理情緒上又如此地感到受 苦,那麼又為何在往後每三個星期到一個月間,都會舉辦一次的假日旅遊或聚餐 活動2時,我仍選擇拒絕參加?我想問自己的是,自幼成長一向以「溫和柔順」為 表,甚至慣以「乖巧聽話」來博取長輩歡心與青睞的我,何以在這樣的處境中,
不見風轉舵?別硬碰硬的選擇「順從」或「從眾」?別「敬酒不吃、吃罰酒」的
「不視好歹」?暫時委曲求全,尋個工作上的平安與順利!?
挑戰權威:在絕望中的力量
在當時,我也曾經思考過我對於參加員工休閒活動的意願及想法,剛開始有 此活動時,我的確對此有著興趣與參加意願,初期時恰好假日早已安排家庭活動 或其他個人活動而無法參加員工活動,因此而婉拒邀約,並也曾說明無法參加的 原因。但是令我感到不解的是,已說明婉拒的緣由後,仍發生同事們制式且無度
2約略每三個星期到一個月間,此分行都會舉辦假日旅遊或聚餐的活動,這樣密集活動的比例,一 直續到我即將離職前,一年半以來一直為之。當時我對有如此頻繁的員工休閒活動曾經感到疑慮 不解,因為在我休長假、返回工作前,幾乎「數個月」或甚至「半年」需要核銷員工福利預算時,
才會舉辦一次員工休閒活動。
24
的邀約、以及邀約停止後的工作不愉快。我對此感到不可思議!原本只是因個人 時間無法配合而婉拒,並不排斥任何團體活動,但因邀約方式的不自然、與這一 份因果推論的心理連結,讓我有著一種「被操弄」的不適與反感,以及事後工作 上「讓你好看」般的從受挫到恐懼,外加上平日稍能談天說笑的幾位主管與同事,
在我拒絕參與休閒活動後的態度轉為冷漠或挑剔,一次次的忽熱情、忽冷漠,讓 我對人與人的「真心」不僅有著懷疑與防備心,連帶原本重返工作前對外信任感 就受創的自己,從對「人」的失去信任,開始到對「環境」也失去了信任!
一次又一次的內心痛苦,讓我已對這種每隔三到四週的休閒活動產生了「活 動」與「恐懼感」的負向連結,(以 NLP3的語言來說,此為負向的「心錨」)。
因此,只要行方每隔三到四週再度有舉辦活動的發文開始時,我的全身緊繃與預 先恐懼感就自動升起。
我再試著問自己?何以如此地受苦,我依然選擇「拒絕參加」?
當時曾給自己的理由是:我不願意跟一群帶來恐懼與不信任的人於下班後
「一起」出遊或用餐!下班後,不僅是「不想見面」而已,連任何電話或通訊上 的聯絡都被我盡可能地排除在我的個人生活之外!我受傷後的對外憤怒與恐懼後 的反擊力道,讓我不僅排拒了與工作夥伴的連結,遠離了人與人交心的可能,更 讓數年前已視銀行工作為人生工作的自己,在當時的人生旅程中,如同行走於荒 漠之地,產生了不知為何而為的「無意義感」!
當時曾給自己的理由是:若 F 君或同事們的目標只是期望我能參與團體的休 閒活動,這樣的期望並無不妥,也可從注重員工身心健康的層面看待之。但其為 之的方法,全然地群體目標導向、抹煞了獨立個體的個別性、與個人有說「不」
3 千葉英介(2011):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式學)在 1970 年誕生美國,
這是一種以語言學、心理學與知識論為基本所建立的溝通技巧。…NLP 認為人類的「經驗」也是 一種對話。針對外在(外在)世界的事物,我們的腦(內在)所做出的反應結果,最後就能變成 我們的經驗(頁 4-5)。又 Harry Alder(1998)對「心錨」描述:在 NLP 裡面,會觸發某種生理狀 態的刺激,就叫做一個心錨(anchor)。…門鈴的聲音也許會帶來快樂或恐懼,要看你在等甚麼 人而定。…心錨是如此的常見和到處散播,使得我們不會去注意到他們的存在,或更重要地,他 們是如何不斷地影響…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的整個生理狀態。…要使心錨生效,…端視你 有沒有在狀態最強的時候建立這個心錨,…做更多的觀想,一邊運用那些心錨,會增強心錨和心 理狀態間的聯結(頁 259-262)。
25
的自主權,其製造一成不變的負向情境而試圖使其「從眾」,讓已承受相當痛苦、
傷痕累累的我,視為不用其極的「不擇手段」!我的憤怒與內在的「正義感」,
到此時,已經無法對「雖外顯目標看似正確、但途徑陰狠或暴力為之」的人事物,
視而不見!這也讓我從只是此次拒絕、但以後或許還有可能參加之心,在信任感 全無與受傷極深之下,我的心,一次次、一層層的被「絕望」硬生生地剝削著,
進而轉為「我們沒有未來」、「永遠不會參加」地對人性的極度失望。而我對工 作上之人際互動與休閒旅遊的態度,從婉拒邀約並願意說明原由,而有些虧欠感 的初期;到心碎地拒絕所有的邀約,而冷淡地不想再說明任何理由的中期,因為 說了還是依舊邀約頻繁,讓我有一種你們「聽不懂」(聽不懂我已經在絕望吶喊)
或「不想聽」的感受;最後,也是歷時最久的「為反對而反對」、「為抗爭而抗 爭」的「說了不去就是不去」的「視死如歸」!
至此,我活著的恐懼、心碎的痛苦、與對人性光明面盡失的憤怒,讓我從「萬 箭穿心」的洪流中伸出一雙「與權威對抗」的手,因箭傷而流血的雙手緊抓著射 來之箭,在亂箭中揮舞與抵擋著!也因上位者施予的手段、自己因「心理上」與 之連結而承受的傷痛、與漸漸抬頭的「正義感」,讓我將自己放置到一個「權力 抗爭」的位置上,並藉著與之以「伸張正義」為由,在痛苦中不斷的反其道而行,
來確認我的自主權與控制感。
我活的這般地痛苦,但同時又有著「與權威抗爭」的力量,這力量何來?這 力量何來?!
是「拔河」!
如同兩雙不同方向的手 緊抓著繩索 彼此用力地競爭著 反向而行 是「拔河」!
是誰與誰的拔河? 是「生」與「死」的拔河!
與權威抗爭 如同生與死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