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東南亞推動雙邊、區域貿易協定最積極的國家,自1999 年起,
新加坡即積極與各國展開貿易協定的 談判,目前也是東南亞簽訂最多 FTA 的國家,其與他國的 FTA 也反應了新加坡對貿易自由化的重視,以下即介 紹新加坡與美國、日本兩國的 FTA有關貿易便捷化內容。
(一)日本 ─ 新加坡 EPA
日本為新加坡重要之貿易夥伴,兩國於 2000 年開始貿易協定的談判,
在歷經 12輪的談判,雙方於 2002 年簽署《日星新世紀經濟夥伴合作協定》
(The Agreement between Japan and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for a New-Ag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簡稱日-星 EPA),並於同年 11 月 30日生效。
在協議的內容上,日-星 EPA 除了約定商品貿易關稅的減讓外,並推
74 目 前 引 起 國 內 高 度 關 注 的 TPP協 定 是 在 美 國 主 導 下 , 把 原 先 由 新 加 坡 、 智 利 、 汶 萊 、 紐 西 蘭 四 小 國 所 組 成 的 《 泛 太 平 洋 戰 略 經 濟 夥 伴 關 係 協 定 》 (P4協 定 ) 加 以 擴 大 , 並 納 入 秘 魯 、 澳 洲 、 越 南 、 馬 來 西 亞 等 國 。
82
動「經濟與技術合作」,使日星雙方在金融服務、資訊科技、高科技、旅遊 及人力資源發展等領域進行更為緊密的合作。此外,日-星 EPA 亦設有諸 多貿易便捷化的措施。日-星 EPA 在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地指出「本協議之 目標在提供一個穩定且可預期的商業環境」,規定雙方應採取「改善關務程 序的透明化程度」、「提倡貿易無紙化」、「相互承認」、「便易商務與專 業人員的移動」等便捷化措施。
以下將就日-星 EPA 實踐貿易便捷化的重要措施進行介紹。
1. 海關程序
海關於貿易便捷化議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星 EPA 第四章為「海 關程序」的專章規定,對於海關程序如何實踐貿易便捷化設有諸多規定。如 第 36 條 即 規 定 「 為 了 促 進 雙 邊 商 品 貿 易 的 海 關 放 行 , 雙 方 應 採 取 下 列 措 施」:(1)利用信息與通訊科技。(2)簡化各自的海關程序。(3)海關 程序應儘可能的符合國際標準與海關合作理事會(the 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等組織的建議。
上述三措施皆為便捷化之措施,目的在加速海關的放行;此外,針對商 品貿易的「暫准通關」(temporary admission),第 37 條規定,雙方應儘速 符合《ATA 貨品暫准通關證海關公約》之規定,並促進「暫准通關」的便 利化。
為了確保雙方有效率的落實上述規定,日-星 EPA 第 39條設立「海關 程序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Customs Procedures),以檢視並評 估落實的情形,並給予改善事項的建議,以促進雙方的商品貿易。
2. 技術性障礙
為實現貿易自由化的終極目標,日-星 EPA 除了減讓各種商品的關稅與費 用,亦對非關稅措施(non-tariff measure, NTMs)進行規範,以減少非關稅措施所 帶來的貿易障礙,日-星EPA第17條即要求雙方應取消非經WTO允許之非關稅 措施,並應公開合法之非關稅措施。
83
3. 相互承認
日-星EPA採取「相互承認」(Mutual Recognition)措施,相互承認是本協議 中相當重要的貿易便捷化措施,其提供雙方相互承認對方經授權機構所作的認 證,日-星EPA第46條即為相互承認之一般義務,其規定在附件三所承認的產品 類項內,雙方應接受他方做出的認證結果。
附件三將相互承認的產品分作兩類:「電子與電器(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 E&E)產品」及「通訊設備(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為確保相互承認措 施之落實,日-星EPA第52條設立「相互承認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Mutual Recognition),用以檢視與促進相關措施。
透過相互承認制度,製造商與出口商可以就近將他們的產品送往當地的機構 進行測試與認證,而無須將產品送往進口國測試,廠商亦可以避免因為語言差異 而在測驗上遭遇阻礙。此措施可有效降低成本與布貨時間,使雙方更具競爭性。
4. 無紙化貿易
「無紙化貿易」(Paperless Trading)為日-星 EPA 的另一特色,日-
星 EPA於第五章專章予以規定。第 40條指出,「雙方認識到貿易文件的電 子化將大幅提昇貿易效率,並減少交易的時間與成本,例如提貨單、發貨單、
信用狀與保險憑證等貿易文件的電子化,皆可減少時間與成本的浪費。是以 雙方應重視無紙化貿易措施的落實,並應就相關措施加強合作。」
除了行政機關,第 42 條亦規定,政府應鼓勵在業務上與行政機關有關 聯的民間企業(團體)落實無紙化貿易,並應設置相關的電子設備以提供電 子型式的文件能安全且具效率的流動。為落實上述之規定,第 44條設立「無 紙化貿易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Paperless Trading),用以評估 並建議無紙化政策的落實。
5. 自然人的移動
日-星EPA第九章是「自然人移動」,乃係針對雙方國民進出他國從事商業活 動之規定。依附件六的 A 部份,其主要針對「短期的商業訪客」與「企業內部的
84
員工調任」兩類型進行規定;而依附件六的 B 部份,則係針對「投資者」與「受 雇於我方政府或私人單位者」進行規定。分述如下:
(1)商業訪客
商業訪客包括:服務或商品的銷售談判者,且其銷售對象並不直接針對公眾;
欲尋求投資者;參與或執行與商業有關的會議、研討會或工作坊(workshop)者。
(2)企業的內部調任員工
企業的內部調任員工指受雇於一方之企業,而需調任至該企業投資於他方境 內的子公司或附屬機構,且該員工之職位為經理、執行主管、專家或法律人員,
並受雇於該企業達一年以上者。
(3)投資者
投資者指一方之自然人於他方境內成立企業,且其投資達一定額度者。
(4)受雇於我方政府或私人單位者
受雇於我方政府或私人單位者指他方之自然人,其與我方政府或私人單位訂 有個人僱用契約者。
在學經歷與專業資格的認定上,雙方可以透過「相互承認專業資格聯合 委 員 會 」 ( Joint Committee on Mutual Recogni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進行協商,以確認所要承認的範圍(第 94條)。
(二)新加坡 ─ 美國 FTA
《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United States – 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簡稱美-星 FTA)簽訂於 2003 年 5 月 6 日,並於 2004年 1 月 1 日生效。美-星 FTA 除了針對關稅減讓進行規定外,在通關程序、產 品認證、資訊公開與透明化義務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都設有便捷化措施的 專章或條文。此外,該協議也進一步對人員的移動予以規定,使商務人士在 移動上更為便捷。以下將就該協議實踐貿易便捷化的重要措施予以介紹。
85
1. 海關行政
在貿易便捷化的實踐上,海關的行政效率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美-
星 FTA 於第四章即為海關行政的專章規定。為實踐貿易便捷化,減少通關 程序所增加的成本,相關的規定包括:預先裁定制度、貨物的通關與放行、
風險評估系統的採用、快遞貨物等。
(1)預先核定制度
美-星 FTA 第 4.3 條為預先核定的規定,其針對進/出口商在貨物進/出 口至對方國家前,若對本協議中關於關稅分類、關稅估價、原產國以及貨物 原產地資格的認定有疑義時,應允許出口商在其國境內即能請求預先核定,
且該核定的核發應以迅速為原則。
此外,若因該核定所根據的事實有誤或相關的法規已經修改,而使該核 定需要修正或撤銷時,若當事人對於該核定的信賴為善意,則作出核定的一 方應延長該核定的期限,或應給予至少 60 天的有效期間,以保護當事人信 賴利益。
(2)貨物的通關與放行
美-星FTA第4.8條第一項b款要求貨物的通關程序應於貨物抵達海關 時起 48 小時內放行,c 款則要求在通關程序中,貨物的放行應盡可能與原報 關的地點相同,不得移轉貨物至倉庫或移轉至其他地點。
第 4.5 條第七項規定,雙方應共同致力於加速海關的程序,也應提供對 方相關的技術與建議。
(3)風險評估系統
美-星 FTA 第 4.9 條為風險評估之規定,其規定雙方在貨物的檢查上,
應採用風險管理系統(risk management systems),以判斷貨物是否具危險 性,唯有如此海關才能讓低風險的貨物得以快速通關,並僅對高風險貨物進 行詳盡的檢查。
86
(4)快遞貨物
針對快遞貨物(express shipments),美-星 FTA 亦在本章設有特別規 定。第 4.10 條規定,雙方海關對於快遞貨物應提供有效率的放行,如果既 有的海關程序不具足夠的效率,應採取如下的程序:
i. .提供快遞抵達前的預先程序。
ii. 在適當的情況下,應允許快遞公司以單一表單的方式提交貨物的清單。
如果可能,應允許以電子格式提交。
iii. 在適當的保證下,雙方應盡可能地允許關稅等費用得以延期付款。
iv. 應盡可能地減少快遞通關時所需的文件。
v. 在通常的情況下,快遞貨物應於文件提交的6小時內放行。
2. 標準化與一致性
非關稅障礙(Non-tariff barrier)與關稅障礙皆阻礙自由貿易的實踐,在 各國關稅已逐步調降的當下,非關稅障礙成為各方所關注的對象,故 APEC 與 WTO 皆對非關稅障礙展開談判。除了阻礙自由貿易,非關稅障礙措施也 可能增加通關的成本,故非關稅障礙的消除也成為實現貿易便捷化的必要條 件之一。美-星 FTA 亦注意到非關稅障礙所帶來的損害,故特別就「技術 性貿易障礙」於第四章以專章規定,分述如下:
(1)技術規範、標準與認證程序的合作
為消除非關稅障礙中的技術性貿易障礙,第6.2 條規定「為追求貨物貿 易的便利,雙方對於技術規範、標準與認證程序應予以最大程度的合作,雙 方並應增進對彼此制度的認識。」具體的作法包含:
i. 交換雙方在技術法規、標準與認證程序的資訊。
ii. 雙方在技術法規、標準與認證程序應採用國際標準。
iii. 推動並支持與技術法規、標準與認證程序相關的合作機制,包含已建立
87
於APEC或其他多邊論壇中的機制。
(2)認證與區域參與
除了雙方在技術規範、標準與認證程序的合作,美-星 FTA 也規定彼 此應與區域性相關的機制進行合作與接軌。美-星FTA 第 6.3 條第一項即規 定 , 「 雙 方 應 逐 步 施 行 APEC《 通 訊 設 備 認 證 相 互 承 認 協 議 》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Phase I and Phase II)。」第二項規定,
星美雙方應與各種雙邊、區域與多邊的機制合作,包含 APEC 的「標準化與 一致性工作小組」(the APEC work program on Standards and Conformance)。
(3)醫療產品認證
附件6A規定,雙方應成立「醫療產品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Medical
Products),以促進相關醫療產品認證法規的合作。
3. 資訊的公開化與透明化
貿易資訊的公開化及透明化皆關乎貿易的可預期性,提供雙方在貿易上 明確的準則,可避免因查詢或爭執耗費的不必要成本。故如 WTO 的貿易便 捷化草案(TN/TF/W/165/Rev.8)第一條即針對「資訊的公佈與取得」做出 規範。美-星 FTA 第十九章為規定「透明化」的專章,其重要措施如下:
(1)設置聯絡點與通知
第 19.2條為設置聯絡點(Contact Point)的規定,其規定雙方應指定一 聯絡點,以便利雙方的溝通。第 19.4 條規定規劃中的方案或已施行的措施 中,若會影響本協議的施行或對方實質利益,一方應透過聯絡點主動通知對 方。
(2)法規的公布
第 19.3 條第一項為公布事宜的規定,其規定雙方應迅速公布與本協定有關的 法律、規範、程序與行政規則,以方便利害關係人的使用。第二項規定,在法規